厚植生態文明法治根基 守護多彩貴州綠水青山
——“十三五”時期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立法和監督紀實
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的殷切囑托,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大踏步前進的科學指引。
“十三五”時期,全省上下始終牢記囑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全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有力推動我省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數據顯示,全省縣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8.3%,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森林覆蓋率達60%,生態文明公眾滿意度全國第二。優良生態環境成為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生態文明成為新時代貴州大地的主旋律。
筑法治之基 引領生態文明建設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十三五”時期,省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立法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著力構建完備的符合貴州實際的生態文明建設法規體系,以法律“紅線”守護生態“綠線”,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率先首創性立法。2014年5月17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該《條例》是全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首部專門法規。2016年9月30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設立“貴州生態日”的決定,將每年6月18日設立為“貴州生態日”。2020年11月25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發布《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省人大常委會制定省級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的經驗做法被列入推廣清單。
——為決勝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重大決定”。2018年9月20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依法推進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創百姓富生態美多彩貴州新未來的決議》。《決議》的出臺,對全省各方面進一步統一認識,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探索推動赤水河流域保護三省共同立法。2020年6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對赤水河流域保護共同立法作出重要批示。省人大常委會認真貫徹落實,與四川、云南省人大常委會協同,積極探索省際間流域保護共同立法模式。
——構建最嚴密的生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2020年12月4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貴州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五年來,省人大常委會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地方立法的優先領域。
行法治之力 護衛綠水青山永駐
厲行法治,在于法之必行。人大監督是確保法律法規全面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時期,省人大常委會切實擔負起法定監督職責,全面加強對法律實施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切實守護貴州“天藍、地綠、水凈、空氣清新”的生態“高顏值”,讓百姓共享更多的綠色福利。
——法律巡視“利劍出鞘”,斬斷污染護佑小康。2019年5月-7月,省人大常委會對《關于依法推進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創百姓富生態美多彩貴州新未來的決議》的執行情況開展了執法檢查。這次執法檢查,進一步推動了《決議》的貫徹實施,為推進全省上下始終保持戰略定力,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注入了強大動力。
——貴州環保行“久久為功”,守護母親河“一江碧水”。2020年9月14日到18日,省人大環資委第四次組織開展以“續寫赤水河生態文明新篇章”為主題的貴州環保行活動,隊伍途經云貴川三省8個縣市區,行程2000余公里,現場檢查24個點位,全流域、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左右岸、上下游對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情況進行了全面巡查。
——審議報告讓例行監督釋放長久功效。土壤污染防治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堅決守住土壤環境質量安全底線,確保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2020年,省人大常委會在聽取和審議土壤污染防治法貫徹實施情況報告時,為扎實工作,省人大環資委提前組織全省9個市州人大、10個省直部門進行全面自查。
——專題詢問為生態文明“把脈問診”。為切實推動我省生態文明建設行穩致遠,在《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頒布實施三年之際,2017年,省人大常委會決定對條例貫徹實施情況開展專題詢問。2017年8月2日,在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專題詢問現場,省政府分管副省長帶領相關省直部門負責人接受詢問。
“十四五”規劃的全新征程已經開啟,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已經擘畫。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省人大常委會將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的指引下,繼續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厚積生態文明法治勢能,用法治的力量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護佑美麗貴州建設展開新的藍圖、邁向更高境界,朝著經濟發展高質量、人民生活高品質、生態建設高顏值的目標大踏步前進。(楊文斌)
云南經濟網是國內最早一批低碳行業門戶網站。
?2007-2017 云南經濟網版權所有 粵ICP備18132599號